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。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。”
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,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忙着在插秧的农家……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芒种节气,带着雨后仲夏的清爽,又有歌声的悠然。6月6日,伴随着日渐炎热的微风,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如期而至,宣告仲夏的到来。
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据古籍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写道,芒种是“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”的意思。其中,“芒”指一些有芒的作物,如稻、黍、稷等;“种”,一为种子的“种”,一为播种的“种”。而在民间,有着更为通俗的解释,那就是“忙种”。芒种一到,一年中插秧的忙碌时节也来到了。
(资料图片)
“劳燕分飞”窥见鵙影踪
夏日象征着热情如火和生命力,大自然又在上演着怎样的景象呢?古时,人们将芒种分为三候,“一候螳螂生,二候鵙[jú]始鸣,三候反舌无声”。意思是在芒种节气,因气温变化螳螂出生;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,并且感阴而鸣;而反舌鸟,却因感应到了气候的变化,慢慢停止了鸣叫。
在芒种三候中,人们会看到一个较为陌生的动物,那就是——鵙。其实在“劳燕分飞”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中,人们得以窥见其影踪,更能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看到它存在的古老痕迹。
在不少古人书写的诗句中都能看到鵙的身影,它就是今人所说的伯劳鸟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载:“鵙,伯劳也。”在《诗经》中也有专门的诗句,即“芃芃黎苗,阴雨膏之,悠悠南行,召伯劳之”。可见,这种鸟儿在数千年之前,已经被古人所捕捉到了。“日暮伯劳飞,风吹乌臼树。”诗人笔下的伯劳鸟,在渐暗的暮色中飞过,衬托出女子的孤单寂寞。
芒种时节,根据古人所记载的物候,伯劳鸟在这时鸣叫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中说:“芒种之日,螳螂生,又五日,鵙始鸣。”《诗经·豳风》中写道:“七月鸣鵙,八月载绩。载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公子裳。”
自古以来伯劳毁誉参半
伯劳鸟的叫声响亮刺耳,也容易被人察觉。所以,自古以来伯劳毁誉参半,有“恶鸟”“害鸟”之名。朱子《孟》注曰:“博劳,恶声之鸟,盖枭类也。”曹植写过一篇《令禽恶鸟论》,其中写道:“伯劳乎……俗恶伯劳之鸣,言所鸣之家必有尸也。”意为世人憎恶伯劳的鸣声,认为伯劳所鸣叫的人家必有祸事发生,可曹植认为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。
同时,伯劳也是《左传》中记载的“司至者”,在历史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中记载:“凤鸟氏,历正也;玄鸟氏,司分者也;伯赵氏(伯劳),司至者也;青鸟氏,司启者也;丹鸟氏,司闭者也。”远古时期少昊氏以鸟名官,伯劳正是其中之一。
伯劳鸟寄托着古人的情思
虽说伯劳鸟在历史中褒贬不一,但在这种鸟儿身上也寄托着古人的情思。成语“劳燕分飞”,用伯劳、燕子各飞东西,来比喻夫妻、情侣别离,其出自《乐府诗集·东飞伯劳歌》,原句是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”。于是,在古人的诗句中,伯劳鸟便被赋予了孤单、向往、追求爱情等意象。到了宋以后,伯劳鸟在花鸟画中频频亮相,在宋徽宗的传世名作《梅竹聚禽图》中,就出现了伯劳鸟的身影。
芒种时节,伯劳鸟啼叫不停,在田间农活繁忙之时,民间也不乏风雅的民俗活动。旧时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来年再次相会。在南朝梁代崔灵思所撰写的古籍《三礼义宗》中,就曾记载道:“五月芒种为节者,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,故以芒种为名,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。”
芒种已至,仲夏已来。在忙碌之后的闲暇时光,不妨尽情享受仲夏独有的景象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