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综合  > 正文

全球快看点丨苏轼的生平经历议论文素材_苏轼的生平经历

时间:2023-05-21 01:54:24     来源:互联网

1、【苏轼生平】 他的父亲苏洵,即是《三字经》里提到的“二十七,始发愤”的“苏老泉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2、苏洵发愤虽晚,但用功甚勤。

3、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,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。

4、当然,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,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,更不能年未及冠即“学通经史,属文日数千言”,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。

5、 嘉佑元年(1056年),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

6、在翌年,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,以一篇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,高中进士。

7、 嘉佑六年,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即通常所谓“三年京察”,入第三等,授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。

8、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,丁忧扶丧归里。

9、熙宁二年(1069)服满还朝,仍授本职。

10、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,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。

11、神宗即位后,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。

12、苏轼的许多师友,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,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,被迫离京。

13、朝野旧雨凋零,苏轼眼中所见的,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“平和世界”。

14、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,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,认为新法不能便民,便上书反对。

15、这样做的一个结果,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,不容于朝廷。

16、于是苏轼自求外放,调任杭州通判。

17、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,任满后,被调往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,任知州。

18、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,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。

19、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,大做文章。

20、元丰二年(1079年),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,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,“文字毁谤君相”的罪名,被捕下狱,史称“乌台诗案”。

21、 苏轼坐牢103天,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。

22、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,苏轼才算躲过一劫。

23、 出狱以后,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(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)。

24、这个职位相当低微,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,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,种田帮补生计。

25、“东坡居士”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。

26、 宋神宗元丰七年,苏轼离开黄州,奉诏赴汝州就任。

27、由于长途跋涉,旅途劳顿,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。

28、汝州路途遥远,且路费已尽,再加上丧子之痛,苏轼便上书朝廷,请求暂时不去汝州,先到常州居住,后被批准。

29、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,神宗驾崩。

30、 哲宗即位,高太后听政,新党势力倒台,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。

31、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。

32、在朝半月,升起居舍人,三个月后,升中书舍人,不就又升翰林学士。

33、 俗语:“京官不好当。

34、”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,认为其与所谓“王党”不过一丘之貉,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。

35、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,又不能见谅于旧党,因而再度自求外调。

36、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,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。

37、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,疏浚西湖,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,也就是著名的“苏堤”。

38、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,自比唐代的白居易。

39、但元佑六年,他又被召回朝。

40、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,被外放颖州。

41、 元佑八年(1093年)新党再度执政,他以“讥刺先朝”罪名,贬为惠州安置、再贬为儋州(今海南省儋县)别驾、昌化军安置。

42、徽宗即位,调廉州安置、舒州团练副使、永州安置。

43、元符三年(1101年)大赦,复任朝奉郎,北归途中,卒于常州,谥号文忠。

44、享年六十六岁。

45、参看资料:百度百科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X 关闭

最新推荐

Copyright  © 2015-2022 华南纸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